2025年6月5日,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系列活动暨《环保产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创新赋能 绿色发展"南京大学第十届环保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指导,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环境校友会主办,北控水务集团、中持环保、南京高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致辞。
决赛现场
索文斌在致辞中强调,南京大学始终以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南大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广大校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强劲动力。其中,南京大学环境校友会多年来心系母校发展,与环境学院连续十年共同举办《环保产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大赛,积极推动环保领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届大赛以"创新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既是响应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美丽中国我先行"的生动实践,也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希望参赛选手们能够立足专业所长,提出更多富有创意和实践价值的项目方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绿色生产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南大力量!
索文斌致辞
本次大赛以"创新赋能 绿色发展"为主题,自2025年4月启动报名以来,共吸引了来自全校百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经过初赛遴选,共有10支队伍晋级决赛。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建萍,研究生院副院长仇鹏飞,校团委副书记王维嘉,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环境校友会秘书长陆朝阳,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华东区域中心总经理封汇川,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程恒,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花铭,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吴蓉担任决赛评委。
大众评审
决赛路演
入围决赛的十个项目通过"项目路演"和"60s电梯销售"两个环节进行角逐。作品充分展现出前沿技术突破与产业模式创新亮点。从污染检测技术革新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路径拓展,从污水处理智慧化升级实践到生态农业模式创新探索,生动彰显技术攻坚与产业落地的双重智慧,为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60s电梯销售
陆朝阳作为任课教师致感谢词。他对学校各部门、学院师生的帮助以及各环保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课程与大赛已成功举办十期,参赛项目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与转变。在内容上,从传统的污染防治技术延伸至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在形式上,从单一技术逐渐转向学科交叉融合;在成果转化上,从单纯的创意构想进阶为实际应用成果,切实达成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他期望同学们能在未来继续奋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多力量。
陆朝阳致感谢词
经过充分展示,最终"新析环保——解码新污染物威胁,定义检测新纪元"项目凭借精彩的路演展示获得了特等奖;"可海洋降解的生物基共聚物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一等奖;"新驰碳控——基于光电协同氧化的色谱联用型有机碳检测系统""清源净乡——一体化深度除氟技术开拓者"项目获得二等奖;"纳米聚磷——新一代磷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专家""基于生物炭陶粒的垃圾渗滤液低温蒸发技术及集装箱一体化装备研发""污水处理系统智慧曝气节能降碳领航者"项目获得三等奖;"基于微波相位差的无人机搭载及手持地下管道快速探测装置"项目获得最佳创新奖;"Green Pulse(绿动脉搏)""高效污染物降解同步甲烷增产的电化学耦合两相厌氧新装置研发"项目获得创新潜力奖。在大众评审环节,经师生投票,"新驰碳控——基于光电协同氧化的色谱联用型有机碳检测系统"项目获得最佳人气奖。
刘建萍颁发特等奖
陆朝阳颁发一等奖
仇鹏飞颁发二等奖
王维嘉颁发三等奖
封汇川颁发最佳创新奖
程恒颁发创新潜力奖
花铭颁发优秀奖
吴蓉颁发最佳人气奖
本次大赛是《环保产业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课程由环境学院和环境校友会联合举办,自2015年开设以来,至今已圆满举办十期。本期课程共开展三次理论教学,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讲授了《AI赋能水处理科技与产业全景焕新》,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陆朝阳讲授了《环保产业创新创业形式与实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庄建军讲授了《从"三大赛"看环保产业创新创业新机遇》。此外,课程还组织了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访了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实地参观、实景体验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新型城市空间;在南京高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践学习感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参观南京钢铁集团,感受数智化赋能"双碳"新路径,领略钢铁产业在绿色转型与科技创新驱动下迸发的蓬勃生机。
大赛合影